易学专家网

400-123-4567

关于企业经营,如果懂得“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道理

2024-01-12 12:02分类: 易经智慧 阅读:

 

关于企业经营,如果懂得“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道理

关于企业经营,如果懂得“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道理,就能掌握企业发展由弱至强、从低到高、繁荣一时、盛极而衰的规律;懂此深意易经中变通的智慧,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这是《易经》的智慧。

孔子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关于企业经营,如果懂得“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道理,如斯而已者也”;就是提醒我们,不管是经营人生,还是经营生意,都可以通过《易经》领悟其中要义。

就如南怀瑾先生在《易经系传别讲》中所提示的:一切智慧和法则,皆由时间、空间的“变、通”而来。

因为,天地万物均在变化之中,看得见的称为“象”,即“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懂得物理与精神的变化,才能制器供人使用,这是法则,也是“制而用之谓之法”的道理。

同理,做生意也可以把无变成有,把无用之物变成财富,这就需要“见乃谓之象”的眼光。

先生于1949年亲历了一个案例,有一友人从大陆辗转到香港,可怜得不得了,走投无路到准备跳海自尽,谁知半年后竟变成了大富翁。

这是如何做到的?

先生的解释是,其友身无分文,也无换洗衣物,全身长满虱子;任谁都想不到,让他改变命运的却是身上的虱子;彼时,美国人正实施一项生化试验,要用到很多虱子,却找不到这个物种,故而在香港刊发了买虱子的广告;友人闻讯,干脆培殖起虱子,继而高价卖给美国人,一下子就发财了。

正因看得见、会动脑、懂时机;“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才能将无用之物变成自己的财富易经中变通的智慧,这就是“往来不穷谓之通”的道理。

先生所述内容,均源自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著作《易经·系辞》上下传;经先生拆解、分析,指其大要,令普通读者也能明白晓畅;通透了《易经》法则,就能判断人之处境,领悟“变、通”之精妙,确立自己乐天知命、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对于应用,先生结合毕生所学,将卜筮法、六十四卦方圆图排列原则等内容,一一呈现于书中,让我们体会真正的“玩易”之乐。

一、了解《易经》的法则

《易经》主要有理、象、数三方面的知识,而易之境界就在象与数,即卦象、卦数,数又包括了阴阳和五行。

先生说,从中国文化本位的角度出发,古人所谓的“十翼”,其实就是孔子研究《易经》著述《系传》的十种心得总结,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如懂其中奥妙,便能贯通四书五经之原理。

所以,先生称《系传》是第一流的文学。

好比《老子》《庄子》,抑或屈原之《离骚》等众多文学作品,均由《易经》生发而出。

原因很简单,古代文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认为仅仅只是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读《易经》、《系辞》上下传。

只是如今的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以至于很多人都说看不懂《易经》,令人遗憾。

有意思的是,先生曾看过一本外国人翻译的《易经》,一看就懂;只是因为不同文化系统的人来研究别人的文化系统,想要达到极高度的认识和境界,几乎是不可能。

有些中国人读了一辈子书,却依旧写不通一篇文章;我们学习自己的文化,要把自己的文字写好都是件难事,更何况是外国人。

譬如,想要理解“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含义,如不加研究,便会认为这句话一看就懂;一旦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乎宇宙法则的高维智慧。

实际上,每个汉字都是独立的方块字,且一字多意、变化多端,又能运用自如;就如字形的演变及字义的由来,其中的反切、音韵等内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遗憾的是易经中变通的智慧,现代教育从白话入手,反而阻隔了我们对中国文字的深刻认识,有时为了表达一个观点,竟要凑拢好几个汉字才能达成所愿。

由此可见,《易经》的法则,包括大道至简的文字表达,都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动静有常”的特点。

引申来看,宇宙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把这个法则解读的大错特错;好比胡适之关于“中国文化是静态的”观点,曾在某一段时间里,影响了很多人。

总而言之,宇宙生命是恒动的,如有分秒静止,乾坤便会息矣,整个太阳系就要毁灭;而“动静有常”,才是这个物理世界的常态,也是不规律现象中不可违反的法则。

二、“变”是必然的,也是恒动的

了解了宇宙生命恒动的原理,就能明白“刚柔断矣”的原理,理解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真正法则。

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的结论,人类文化最大的哲学问题也由此出现。

从文字学上理解关于企业经营,如果懂得“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道理,“方”字初始是犹如猴子的象形字;从《易经》上理解,“方”代表了地球的空间方位,以及地理环境等关系,这就表示万物之间会因此产生不同的差异。

比如,人类会因不同的意见,产生各种纷争,产生吉凶祸福;当然,这也是社会群体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易经》的智慧,是根据天文、物理、生物、人类活动、古代医理、人类生命变化的观察而得来。

就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推演出八种现象,谓之八卦:天以乾卦为代表,太阳以离卦为代表,地以坤卦为代表,月亮以坎卦为代表,雷电以震卦为代表,高山以艮卦为代表,气流、空气以巽卦为代表,海洋、江河以兑卦为代表。

不难看出,“卦”本身就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是无需科学仪器研究就可见的东西。

关于企业经营,如果懂得“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道理

而“变化见矣”,则是告诉我们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且是天天在变,随时随地在变,是无一不变,不可能不变。

先生说,人因变而生三种境界:第一等人,领导变化;第二等人,把握变化;末等人,只能跟着变化走。

“变”是必然的,也是恒动的。有了这层认知,就会明白一个问题:人与万物皆是变化而来的产物。

就如宇宙起源于奇点的不断裂变,道体变为有形天体,又有了雷雨日月星辰和山川动植等万象形状。

至此,柏拉图的人生三问,在《易经》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相比于《圣经》,上帝这个天并非天地的天,是形而上的一个法则;而万物,是形而下的形象,是由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说的那个东西变化而来,且无固定形态。

然而,一旦套上宗教的外衣,宗教家就把上帝形而上的不可知,讲述得有形有象,既权威又可怕;如果换作《易经》的角度,上帝也好,佛也好,其实都是自然法则。

比如星相学,其逻辑建立于天文变化,根据是科学的。

孔子还指出,对于“变化见矣”之形而上的不可知,是无法计算到真正的本质的;就如“算命”这个学问,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准确。

所谓凡事无绝对、凡事无定式,就是源自《易经》“变化”的道理。

三、《易经》是最高的哲学境界

孔子说:“一阖一辟谓之变。”

因为有变,才有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尽在变化中的道理。

学《易经》,首先应把乾坤两卦弄清楚;因为,人一生的生命,由乾坤两卦作代表,在一关一开之间不断“变卦”;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是我们没有在意而已。事实上,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变,身体在变,思想也在变。

可是,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认为凡是好的都希望它不要变;就如感情,有人希望爱河永浴;又如年龄,有人希望青春永驻……只能说,梦想很天真。

所谓“往来不穷谓之通”,不变的东西是“死的”;然而,即便是“死”,《易经》也同样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死的东西,“死”本身也是一种变化,尽管“死”了,但仍在不停地变。要知道,人死肉烂,骨头会变尘土,尘土又变成其它物质,继而又活起来了……这就是死之变化。

具体而言,人的生命是如何变出来的?

用先生的话来说,我们的生命是由青菜、牛肉、鱼虾、五谷、辣椒、盐巴等变出来的,我们的生命随时在变,人排泄、生病等等都在变……人变成青菜,青菜又变成人……吃素的是青菜变的,一般人是肉变的,天地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一切因变而通。

懂了“变通”之道,才能真正理解“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神”的深意。

“利用”一词本为好意,只是现在变得很糟糕;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在某些人眼里是废物,但对另一些人可能很有用处,就看你是否有这个“变通”的智慧,能够将无用之物利用起来。

学《易经》的人都知道,万物各有一太极,太极里又有一太极;这也是看风水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太极就如移形换步,换步移形;每走动一步,象便随之而变,其作用也因此发生变化。

所谓一动生两仪,就有了阴阳,有了黑白;阴阳又生四象,即老阴、少阴、老阳、少阳;四象又生八卦,八卦定吉凶;而后又生伏羲六十四卦。

最后总结,天地间也就只有“吉”或“凶”两件事,没有中间的不凶不吉;如果有,归到太极来说,是“寂然不动,无思无为”,是不阴不阳、无阴无阳的状态,是表示“这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了”。

天下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吉凶生大业,万事有好就有坏;乐极生悲,悲喜交加,是必然的道理。

《易经》堪称中国文化之根源。

无论是老庄的道,还是孔子的学说,都由《易经》生发而出;老子的道就是太极,静止时为太极,一动就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路生生不已;所谓“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即使聪明如诸葛亮,对宇宙中未知的一面,也同样求诸于《易经》八卦爻辞、彖辞的智慧,成为善断吉凶,掌握宇宙法则而未卜先知的“圣人”。

所以,南怀瑾先生结合孔子《系传》的解析,将《易经》称之为目前世界“最高的哲学境界”,可谓是了不起的洞见。

四、结语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系传别讲》中告诉我们,《易经》最终回归于人文文化;由此而知,“吉凶”其实就是由人之利害关系,以及人之“吉凶以情迁”的心理需要而定。

孔子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文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而来。

所以,才有了“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的观点。

例如,你不喜欢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是至宝,你不喜欢是为凶,别人喜欢是为吉;两人之间爱恶相反,又因爱恶矛盾而相攻,吉凶也就由爱恶心理而生,这就是“爱恶相攻而吉凶生”的道理;又好比人在极度饥饿时,根本就无暇顾及食物的好坏,能裹腹就已经很幸福,这就是“远近相取而悔吝生”的道理。

学习《易经》也可了解人情世故。

就如解读“近而不相得则凶”的道理:引申到人生,是指打垮自己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我们自己或是最亲近的人;引申到生意,则表示不要与最亲近的人合作,即使无大害,至少也会有悔吝。

说到“人生”,《易经》则告诫我们:“唯大英雄能本色”,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要永远记住,未发达时如何,发达了也应当如何,这就对了。

所谓“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高深的”,如果摆出一副不可一世或了不起的样子,那是最糟糕、最愚笨的;可见宇宙万有最高的道德成就,就是如此简单。

所以,《易经》是通往身心修养、做人做事、人文文化最高哲学的最佳途径,也是一种平易近人、人人皆需的学问。

而结合本书学习《易经》法则,领悟“变通”之道,是谓明智之选。

郑重声明:

上一篇:第三届燕园人合-元培商学院易经智慧与财富人生高层研讨会

下一篇:《周易》的人生智慧漫谈:自强不息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易学专家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