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专家网

400-123-4567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你知道吗?

2023-04-03 09:02分类: 周易全解 阅读: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你知道吗?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哲学史家一般把易学发展史分为五个时期,即战国、两汉、晋唐、宋易和清代汉学。这里只笼统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勾勒一个轮廓:

1、从伏羲到孔子。从传说伏羲画卦,经文王到孔子,中国哲人通过对筮书《易》的阐释,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司马迁曾提到“文王拘而演周易”。旧说伏羲画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自宋代欧阳修对孔子作《十翼》提出质疑后,越来越多人倾向于认为《十翼》非孔子一人所作,但没有人否定孔子整理、删定并丰富了《易经》,为易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汉朝到清末,易学研究是在解经的过程中发展,基本上没有超越。在这漫长的两千年中,出现了一批易学大师。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孟喜、京房、郑玄、荀爽、虞翻,魏晋时期的王弼、韩康伯,唐朝的孔颖达,李鼎怍,宋朝的陈抟(tuan)、邵雍、朱熹,元朝的雷思齐,明朝的薛宣、湛若水、来知德,清朝的王夫之、黄宗羲等 人。孔子以后,影响最大者莫过于朱熹。今天所见的《易经》文献,即朱熹勘定。

3、新时期易学。二十世纪迄今,易学研究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正从低潮走向高潮。五四以来国学知识,人们把清王朝的腐败和丧权辱国一并归咎于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甚至充满智慧的文化载体中国文字也因此背上黑锅,直欲废之而后快。激进的青年人高呼打倒孔家店,废除科举,反对读经,提倡白话文的口号,连鲁迅也说过一些过激的言词,对《三坟五典》《河图》《洛书》一概持卑视态度,产生了矫枉过正的副作用,致使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人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出现了严重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断裂。然而,中国古代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既不会因内外野蛮的武力、也不会因愚蠢的行政命令而灰飞烟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考古学的新发现,如《帛书周易》和汉墓竹简的出土,为当代易学研究提供了前人所未见的新资料。近几年国内外“易经热”的出现,值得关注。原因何在?归根结底,还在于《易经》所具有的科学内涵。

大家知道,《易经》是将商周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前人的思想和智慧抽象成哲理,从哲理的角度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解决的办法,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哲学理念。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由于我本人才疏学浅,在此只能浅谈一二。

一、“孚”是《易经》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六十四卦的爻辞中,“孚”字就出现过四十三处之多。《说文解字》:“孚,信也。”说白了,“孚”就是诚信。“孚”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待祖先要抱有诚信的态度,二是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诚信。在国与国、上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必须讲诚信,如果人人都不讲诚信,那么社会就要大乱了。

“孚”是什么呢?《易经》的作者在《水地比》卦中说:“有孚盈缶,终来有它。”诚信就像一个装满水的瓦罐,盈满却朴实无华,外表毫无雕饰,供人随时饮用,长久汲取而不衰。《风泽中孚》卦中说:“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易经二十一卦白话全解,利贞。”豚鱼漂浮在水面的时候,泽上必有风,向东则刮东风,向西则刮西风,从不失诚信,古时候的打鱼人以此来观察风向,便于扬帆远行。

二、阐述对立统一的自然和社会规律

八卦是由阴爻和阳爻两个最基本的符号构成的,这两个符号是贯通一切事物的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乾和坤是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统一的,阴阳调和才能化生万物。

《易经》中无处不贯穿着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在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颐、离、坎、中孚、小过、大过以外,都是两两相对的,即一正一倒称之为“综卦”,“综卦”反映了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它们是对立又是统一的。

比如:《地天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而《天地否》卦则是天地不交,万物闭塞。又如:《火地晋》和《地火明夷》卦,前者是明出地上,后者是明入地中。《火泽睽》和《风火家人》卦《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你知道吗?,《家人》卦讲的是治家之道,呈现了一派和美的景象,而《睽》卦却与之相反,火向上炎,泽向下润,相互背离,形成了一种瞪眼珠子似的矛盾。《易经》就是运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阐明和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的。

三、阐述事物是曲线发展的。

《地天泰》卦中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经二十一卦白话全解,阐明了事物是曲线发展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趋势。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了《易经》的始终。

文王六十四卦的次序,基本上就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排列的。乾和坤是六十四卦的总纲,从《屯》到《既济》完成了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但《既济》卦辞却告知“初吉终乱”,接着就是《未济》,事物又回到了初始阶段。

古人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悟出这样的道理的。再从每个具体卦来看,都是由“初”到“上”六个爻组成,初爻为事之始,上爻为事之终,中间的爻为事物发展的过程。终结之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态势,就又形成了另外一个卦,开始了一个新的小循环,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四、阐述矛盾的相互转化过程。

《易经》通篇都充满着矛盾,每一个卦都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有趣的是,《易经》的作者已经意识到两种不同的矛盾,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需》卦是说人们在田野里劳动的情景,“致寇至”、“需于血,出自穴”,看来不单是遇到了从山洞里钻出来的几个强盗,还发生了械斗,流了血。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很简单,“需于酒食”、“敬之终吉”,请他们喝了一顿酒,问题就解决了。《易经》的作者对解决这类矛盾的总原则是“唯有解”(见《解》卦),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啊!

另外一种矛盾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恐怕就不行了,得用“革”的办法。《革》卦就连孔子都承认写的是“汤武革命”。卦中提出解决类似殷纣这样的事情,要有“虎变”、“豹变”的决心和威力。

这一思想在其它卦中也有反映,如:《师》卦说的是要动用军队、用武力的办法解决;《鼎》卦是以“鼎”来比喻国家政权,要让它“颠趾”、“耳革”、“折足”。《易经》作者把解决这类矛盾的办法称之为“改命”!正如武王在灭商以后所说:“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见《史记·周本记》)。

五、阐述按客观规律办事才是正道。

古人经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观察,初步认识到了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惩罚。

《无妄》卦上乾下震,雷在天下行,符合自然规律,谓之“天道”;卦中“六二”与“九五”正应,阴阳各得其位,刚柔交合而不乱,这是“人道”。天道和人道都按一定的规律运行,故而“元亨”。卦辞诫之“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是说如果不按天道(自然规律)和人道(社会规律)办事,将要有灾祸,会受到惩罚。

这一思想在许多卦中都有阐述。《大壮》卦与《无妄》卦相反,雷在天上行,有悖于自然规律。当事物发展到强盛阶段,如若不加以审时度势,仍旧贸然前进,就如“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必然会遭到挫折。

六、说明人的认知来源于实践活动。

古人已经认识到,人的认知虽然来源于实践活动,但也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仰以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就是不间断的实践活动,或许经历了几代、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逐步认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这些认识之所以正确,因为它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咸》卦说的是“取女”,即用男女相亲相爱的经过来说明人的认知和感知过程,男女之间的相互感应,先是“咸(感)其拇”,接着是腓(腿肚子),再接着是股(臀部),然后是背部、颚、腮、舌,这是一个由下至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感应过程。

《艮》卦也是用人的身体部位来取象的,是说在对邪恶事物认知上,也是经历了如上这样的过程易经二十一卦白话全解,主张在“艮其趾”时就停止《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你知道吗?,若等到“获其身”时就危险了。而《随》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官有渝”。官指五官,代指思想;渝,指变化。“官有渝”是说人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将会发生变化。古人的这种认知虽说还很粗浅,但却难能可贵!

《易经》中还提出了许多古老的哲学思想,如《否》卦的“拔茅茹,以其汇”,类似于“拔出罗卜带出泥”,说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履》卦的“视履考祥”,说明行动之前要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等等。

《易经》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还有待于我们大家不断地去研究和开发。

郑重声明:

上一篇:周易六爻22卦白话全解,求婚姻,好心人一下一下

下一篇:最佳鲜花百合花怎么养水里案白话易经解析乾卦(易经原文)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易学专家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