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专家网

400-123-4567

李振亮:学习《易经》心得亮

2023-05-11 13:12分类: 易经注解 阅读:

 

李振亮:学习《易经》心得亮

学习《易经》心得

李振亮

作者简介:李振亮,男,1968年,河北省南皮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主任,国际三级。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李振亮:学习《易经》心得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

我从2012年学习易经,感到守力老师对《易经》的解释应该是最圆融的,他的解释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2009-2015六年间,李守力老师梳理历代易学著作1500余种,参考了文史、考古、期刊文献计3000余篇,总结其30年易学研究成果并历时6年来写作易经最好的注解,独立完成230万字的《周易诠释》和《周易密钥》,该解读对我们学习《易经》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其注解是我们值得信赖的版本,可谓当代人学习《易经》的“终南捷径”。

我的学习体会。《易经》学习的动机与目的是最重要的。《楞严经》讲,“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由于《易经》是先天智慧,不是后天智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卦”能“告诉你当下时空你所应该知道或理解的东西”,这非常神奇,所以孔子说易经“感而遂通”。从佛法角度来讲,每个“卦”和“爻”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易、道、菩萨、真理、本如,名异实同!常言道,“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错路”,守力老师的著作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易经的正确道路。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故《易经》老师的选择非常关键,用佛陀讲的“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来指导自己学习《易经》不失为明智之举。

判断《易经》学习是否有效果的原则:

(1)自己对《易经》有了欢喜心或喜悦感的生起。

(2)《易经》文字是道的“载体”,学习《易经》就是道的能量输送到我们的心灵当中。

你学习了《易经》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原来的理想、追求或工作目标在不经意间是按照最佳方式实现了,这就是受用。

我眼中的《周易诠释》《周易秘钥》二书

王欣洲

李振亮:学习《易经》心得亮

作者简介:中国邮政哈尔滨公司职员,易经学习群助教

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而经学的冠冕是易学”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如是说,6500年的文脉由易经贯穿始终。西周初年,文王、周公创立周易,并据此制礼定乐以经纬天下,垂范后世。后来周朝继承者相继失德,六艺之学逐渐式微以致礼崩乐坏,幸有孔圣人继前哲之秀,熔钧六经,雕琢性情,组织辞令,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从那以后到民国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学被多个朝代列为官学,并以周易经传为群经之首,一统诸学。然而由于近代众所周知的两次浩劫,经学地位一落千丈,并且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经学在当代的教育理念里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很多国人对于四书五经只知零星的文章和格言,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皆懵懵然,脑海里没有一点影像和言辞!

伟大的民族是由伟大的文化支撑的,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国学文化定会复兴,这是毋庸置疑的。国学大师李守力先生博学多才,自幼酷爱传统文化,于易学尤为造诣精深,先生所著的《周易诠释》《周易秘钥》二书,旨在全面解读周易经传的奥秘,为易学正本清源,为往圣继绝学。先生研易皆尊孔子心法:以观象系辞为主,象数义理一以贯之,决不偏废。又借助当代考古学的新发现,并用多重证据法破译了许多易经中的未解之谜。先生讲解易经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虽尊古代大儒正见,但不完全拘泥其中,多有独到见解,可谓别开生面,精彩纷呈(以井卦,家人卦为例)。二部书对于连山易,归藏易也多有论述,让我们对华夏文脉的传承有个合理的,清晰的认识。我于2013年夏天开始关注李老师博客,从那时起我就认定李老师是我学易道路上要追随的导师。李老师的文章里到处是富有哲理的段落,发人深省的文字,阅读李老师的著作就像走进了一座宝库,一不小心就能踩到宝贝(哈哈)。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李老师传播教化的木铎已经敲响,愿天下达人通才能随之共鸣应和。李老师研究易学的饕餮盛宴已经开启,愿弘扬国学的仁人志士能在这里大开朵颐!

李老师集三十年心力终于成书,期间的所付出的努力和遭遇的困难可谓多矣,那种精诚所至,锲而不舍的精神足为我辈楷模。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李老师无愧于这个时代,《周易诠释》《周易秘钥》定会在易学界大放异彩。李老师定会因“立言”而不朽!

道不远人

李振亮:学习《易经》心得亮

许超俊

作者简介:许超俊,网名凌城,一九八八年生人,墨尔本大学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现今从事数据分析与挖掘工作。自幼深爱国学,尤为喜《易》。曾闻古人云,未学易,先学筮。前十年时间用于研究探索筮占星命等术数,而后方知术数为末节,其根本在经。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以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模式来深入探索经学与术数以及其中之道。

对于道的向往,是我催生学习《易经》的源动力,因为《周易》里说到“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最初学易,易海浩繁,无从入手,于是听从古人说的“未学易,先学筮”,以占筮为入门,认为精通了卜筮之术后就可以入道。久而久之,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孔子曾说:“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亓(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正是由于如此因缘,使我结识了李守力老师,李老师在诠释“巫、史、君子、圣人四个境界”时解释说“元神发挥的好是巫(感通),识神发挥的好是史(学者),元神通过识神发用是君子,元神与识神充分融合发用是圣人。”孔子认为,幽赞于神明而不能通达于筮策,这就是巫的境界;明了筮策数而不能通达于德性,这就是史的境界。孔子对于史、巫的占筮,向往之而不追求,喜欢它却不以为然。孔子说他这只是探索卦爻象的德性而已,与史巫同路而不同归宿。君子靠自己的品德行为去求福,因此祭祀比较少;靠自己施行仁义去求吉利,因此卜筮比较少。靠卜筮求吉凶的做法对于君子来说是次要的。

这也正是现在每一位困于“器”思维的现代人所缺乏的。自古向来强调“道器不二”,没有道文化作为根基,是无法在器上有革命性创新和发展存在的。中国的道文化、圣人文化,一直延续并贯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祖先宝贵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些文化瑰宝,努力加强学习并使用它们,那样不仅是重拾起中华文化的根和灵魂,也赋予了未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的源动力。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学易心得

卫俊荣

作者简介:河北邢台南和县指教中心教师,易经学习群助教

因为自从学习易经以来,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改变,要诉诸于文字,竟不知从何下笔。那么就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说说吧。

去年七月份的一个夜晚才真正地走进了李老师的易经解读。我犹记得那之后的一个个夏夜,欢喜地阅读让我觉得仿佛自己与文字都融合到一起了。第二天走在路上的每一个脚步都那么沉稳、从容。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内心起了变化。回首过去,常常被一些朋友说太单纯了。理性中的本善与现实中面对的污浊常常令人纠结。而如今对易道的领悟,换来了现在心底的坚定的从容。这种稳稳地站在大地上的感觉,真好。

另一个较深的变化是:对“好人必然有好报”的理解深刻了一些。现在的我明白了“好”不光是一种属性,还要符合“元亨利贞”中的“利”,即在恰当的时空点下做恰当的事,这才能成为“好”。所以李振亮:学习《易经》心得亮,当自己的好意不被人理解,好心没得到善意的回复时,不再一味地去抱怨别人,而是反求诸己,反思是自己什么做的不好或者不对。这种变化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人际关系好了很多。比如,与一位以前特别不喜欢的同事渐渐地成了朋友,并且在某些方面真心地欣赏她。而这种人和,又带给了自己身心状态的提升。

不得不感叹,易经真的是修德寡过之书!

求道之路漫而远,得遇明师幸而悦

李俊池

作者简介:李俊池,目前从事财务工作。

在跟随李老师学习之前,易经于我而言,是一个神秘并且完全未被了解的古老传说。在老师的博客里,我的认识被一次次的刷新,也让我有了更多的问题,于是我发邮件给李老师期待他的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我被老师博闻多识的智慧,严明而又包容的治学态度所折服易经最好的注解,深感李老师就是我学习进步的明师。

读了《周易诠释》、《周易密钥》这两部书,能深刻的感受到,原来圣贤的智慧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曾被知晓,它的道理是那么的合乎自然,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然的集成体现。《易传》有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用自然的心去感受易经,自然能得到易的感应,也能渐渐领悟到古圣先贤的智慧,他们不仅有完备的自然智慧,更有完备的道德,那么他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易,必然也具足完备的人文智慧。这样的人文智慧被后来的圣贤发现并总结易经最好的注解,便有了《大象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修德寡过之名言警句。而我们从小就学习并使用这些成语,却从不知它们竟来自遥远的先贤,甚至连读也读不懂了,这是何等地令人惋惜与惭愧。纵观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的就是对于自然的尊重与对于祖先智慧的真知和崇敬。老师带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启蒙我们本身具有的智慧,于是老师从讲解蒙卦开始,以汉字训诂切入蒙卦的教学属性,各种相关的史实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令人对卦辞的映像极其深刻,更能激起人们对于古人智慧的向往,让人能真诚并主动地去学习了解。

求道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十分庆幸并感恩能遇到这样好的导师,有了李老师的指引,相信我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通过经典的学习,能同老师一起帮助更多的人启蒙先贤的智慧。

点击下图,了解作者及新书

郑重声明:

上一篇:(李向东)“谦”卦是《易经》第十五卦

下一篇:道家是中国文化的根,儒学把《易经》作为六经之首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易学专家网
返回顶部